关于海南蓝色碳汇发展的建议
建议者:毕华 所属代表团:东方
据有关数据,占地球面积约三分之二的海洋吸收了全球约93%的温室气体,也就是说,海洋是吸收二氧化碳的主体。因此,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发展“蓝色碳汇”事业对于我国和海南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有助于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提升海岸带应对灾害韧性;还有助于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海洋是海南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一方面,作为全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海南在发展蓝色碳汇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说海洋生态系统种类较全、物种多样性丰富、储碳能力强、增汇潜力大等等。但另一方面,海南的蓝色碳汇发展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是蓝色碳汇生态系统保护工作仍需加强。人为干扰及气候变化导致海南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海岸湿地等典型热带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遭到不同程度损害、退化,部分砂质海岸侵蚀严重,海岸功能退化;近岸渔业资源养护和恢复能力不强,渔业资源衰退严重。人为干扰及气候变化导致了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将其长期储存的碳排放到大气中,形成碳源。
二是蓝色碳汇相关科学研究能力亟待提升。珊瑚礁碳汇、渔业碳汇和微型生物碳汇是海南省发展蓝色碳汇的重点方向,相关碳汇方法学、监测标准研究亟需加强,争取尽早纳入碳中和范畴与国际碳交--易市场。此外,蓝色碳汇领域人才匮乏,如何突破学科专业壁垒,支持多学科协同培养复合型蓝色碳汇人才是一项重要课题。
三是蓝色碳汇政策体系有待完善。各级政府和公众对其认识相对有限,在国家及海南应对气候变化整体战略中的作用和地位还需进一步明确,对蓝色碳汇的科学认知、战略规划、应用实践等还有待提高。同时,蓝色碳汇资金投入不足,相关科研、重点工程推动过程中缺乏资金保障。
建议:
一是科学制定蓝色碳汇发展工作方案。明确“以科技为引领、以增汇为重点、以保护为目标”的蓝色碳汇发展思路,结合生态系统价值核算,积极服务海南生态文明建设、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碳中和目标,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专项小组中,增设蓝色碳汇工作专班,统筹省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将蓝色碳汇落实情况纳入地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考核内容。定期提炼发布制度,形成制度创新成果,为国内外提供海南方案与中国智慧。
二是夯实蓝色碳汇发展基础能力。开展蓝色碳汇资源本底调查,建立完善蓝色碳汇统计调查、监测体系、蓝色碳汇资源基础数据库。围绕海南典型蓝色碳汇生态系统,研究制定碳汇方法学,积极申请国家自愿减排方法学备案,争取把微型生物碳汇、珊瑚礁碳汇方法学纳入国际蓝色碳汇标准体系。以国家文明试验区(海南)研究中心为依托,探索建设国际蓝色碳汇研究中心。联合国内外资源建设国际蓝色碳汇研究网络,建立海南蓝色碳汇发展重点关键技术目录,引导科研力量加大对蓝色碳汇重点关键技术的投入。
三是加强蓝色碳汇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综合考量生态系统服务及碳汇功能,持续强化海岸带及红树林、海草床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更好发挥蓝色碳汇效能。开展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建设增汇工程,打造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碳中和示范区。
四是探索建设蓝色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区。在蓝色碳汇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供需精准对接、可持续经营开发、保护补偿、评估考核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培育海洋生态旅游经济增长点;建设蓝色碳汇交易示范基地,将蓝色碳汇作为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场所的重要产品,通过碳市场、碳普惠及碳中和活动等方式提升其市场价值;研究制定海南蓝色碳汇交易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逐步探索蓝色碳汇与国内外市场减排机制融合,以研究贸易机制改革为重点引领东南亚国家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
五是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蓝色碳汇标准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南海各国蓝色碳汇交易研究,为海洋资源保护、海洋清洁能源开发、海洋可持续发展等活动提供市场机制支持;打造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气候变化合作平台和碳交易服务平台,建设绿色丝绸之路,为我国争取国际蓝色碳汇市场主导权与国际气候治理话语权提供支撑。
六是深化宣传引导。积极打造蓝色碳汇品牌宣传工程,以博鳌亚洲论坛等大型活动为重点,探索采用蓝色碳汇对活动的碳排放进行中和,开展交易示范,提高社会公众对蓝色碳汇的关注与认识;宣传应对气候变化及蓝色碳汇知识,鼓励社会团体与个人通过碳中和、碳普惠等机制参与蓝色碳汇交易,引导公众关注蓝色碳汇,减少海洋污染,保护海岸生态系统。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地址:海口市国兴大道69号海南广场人大办公楼
技术支持:13387486404 (工作日8:00-12:00 14:30-17:30)
琼ICP备14001308号 邮编:57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