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的三亚阳光温暖,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内外,科研人员步履匆忙,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里,水稻秧苗迎风摇曳。住琼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执行主任陈凡正与他的科研团队一起开展科研攻关。
“过去一年来,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发展迅猛。”近日,陈凡自豪地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如今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大型仪器公共服务中心、种质资源分子鉴定平台等开放共享平台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实验室理事单位达到20家,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国家队”科研院所,“汇集了一批院士级的种业领军科学家。”
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成立于2021年5月12日,是海南省为支撑国家“南繁硅谷”战略和种业发展而设立的新型科研机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成立以来,不断探索制度创新,努力吸引科研人才,汇聚科研力量。
陈凡介绍,实验室面向科技前沿,围绕种业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对全国来自不同科研机构和院校的科研人员开放共享,在这里实现育种联合攻关。“截至2022年底,实验室已拥有17.2万平方米物理空间,配备科研设备7100余台(套),设备资产超过6亿元。”
越来越多优秀科研人才到此开展种子基础前沿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陈凡透露,实验室设立了院士创新团队和项目博士后制度,集聚优秀科研人才,他自豪地说,“已经带动了22个院士创新团队,吸引了相应的123个项目博士后落户。”
为了破解种业“卡脖子”难题,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还创新机制,与国内种业龙头企业合作,通过企业“揭榜挂帅”的创新模式推动技术攻关,探索破除科研创新与市场需求“两张皮”的弊端,推进种业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融合。
随着实验室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和人才加快聚集,更多的喜讯从这片希望的田野传来——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和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同实施的“海南双季稻亩产3000斤新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实现了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的攻关目标;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高位嫁接本校优质学术资源,大豆南繁育种试验亩产超500斤;三亚崖州湾知识产权特区首单植物新品种权完成交易,梨新品种“丹霞红”品种权以2200万元成交……
种子虽小,却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国之大者”,种业科技实现自强自立是每一位南繁科技人牢记的使命。作为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陈凡感到责任重大。他表示,这次赴京参会,将围绕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提出相应提案,为推动种业发展、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我们将发扬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海南的重大历史使命,打好种业翻身仗,推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陈凡说,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将继续推进重大创新科技平台建设,深入推动产学研融合,进一步完善机制激活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通过认真做好团队建设与平台共享,服务保障科技攻关。”
(海南日报三亚2月28日电)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地址:海口市国兴大道69号海南广场人大办公楼
技术支持:13387486404 (工作日8:00-12:00 14:30-17:30)
琼ICP备14001308号 邮编:57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