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要从教育抓起
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加强青少年科学兴趣引导和培养,形成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高全民科学素质。2020年中国科协公布的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很大差距,相当于其20世纪80年代水平。培养科学素质应从娃娃抓起,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是提高我国学校科学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层面对科学教育的关注度逐步提升,如国家教育部等2017年颁布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从一年级开始要开设科学课;2019年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鼓励科学课强化探究式实验教学;2020年发布《关于利用鼓励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科学教学的意见》》,鼓励科技场馆资源进校园等。这些政策促进了我国小学科学教育活动。但总体看,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匮乏以及水平欠缺、硬件配套不足或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尤其是县以下小学的科学教育匮乏,影响和制约着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
二、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存在主要问题
(一)小学科学课时存在“被挤占”的现象。伴随新课标的颁布,小学科学课程的课时有所提升。部分发达地区比较重视科学教育,增加其课时。例如,上海低年级从每周1课时增加到每周2课时(30分钟/课时);浙江省高年级增加到3课时等。但据中西部地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反映,一部分农村小学的科学课处在极次要的位置,课时和内容都不能得到保证,科学课常常被列入“副科”的行列,课时常被贡献给“主科”如语文、数学等学科,用于补充练习、课后辅导、布置作业等的时间。
(二)小学专职科学教师严重不足。2020年,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组织了一次全国小学科学教师现状调查。根据调查问卷(73605份)分析结果,总体来看,我国小学科学教师任科学课教龄时间较短(学科轮换),兼职科学教师比例较高;教龄5年以下的小学科学中兼职比例高达76.7%,只有23.3%是专职的。即使在小学科学教育相对发达的区域,如浙江省的小学科学专职教师比例也仅在35%左右。中西部地区县域内专职教师仅为个位数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兼职科学课教师大多是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教师为了其“主科”的教学,经常占用科学课时间,难以保证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同时,科学教师的职称评审渠道不畅,相同教龄的科学老师的支撑升职不如语文、数学教师,不仅严重影响了科学教师的积极性,也难以招到高质量的专业老师。
(三) 科学教师存在素质偏低的问题。小学科学教育缺乏合格的专职教师己经成为实施科学课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湖北省谷城县对县域内73所学校科学教育发展情况调研中发现:全县45岁以上科学教师占比达35%以上,一些农村学校科学教师多数为临近退休、怀孕或处在哺乳期的老师临时担任。因科学教师受专业限制,大多数教师偏重于科学知识的传授,照本宣科,不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以及热爱科学的精神,难以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目标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果。
(四)科学专用教室短缺,缺乏适用性科学实验器材。适用的教学器材是提高科学课程质量的重要基础支持。但据有关方面调研发现:中西部地区很多学校所配套的实验器材均为电教部门统一采购,与老师们现行使用且不断更新的《科学》教材不配套。加之,小学科学教育几乎没有配备专职实验员,上课所需的实验器材均需科学教师自己动手准备,许多器材物品还需要教师临时购买,大大增加了科学教师的工作量。另外,近年来伴随乡镇、县城学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一些功能性科学实验室被临时改为教室。
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因素,一是对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从校长、教师到家长普遍将语文、数学、英语当作“主课”,科学课被视为“副科”。二是教育部门很少将科学教育作为考核、评价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指标。尽管我国课程标准规定了各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课时数,但不具强制性,学校可以随意改动。三是农村小学科学教师总体上接受培训的数量和机会较少,培训形式单一,效果较差。目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主要模式是在各师范院校设立小学教育专业,而小学教育专业侧重培养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教师,科学教师的培养被忽视和边缘化。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科学教育的法律保障。建议在即将修订的科普法中增加 “促进科学教育法”的内容,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科学教育的课程标准,增加实施科学课程的强制力。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科技教育专业人士研发低成本的科技教育课程,并组织专业人士对普惠的科技课程进行认证,评选出优秀的科技课程,加以推广。
(二)将科学教育纳入学校的评价指标。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将科学教育的实施情况作为学校评价考核的必要标准,从而克服小学科学教育被边缘化。
(三)加强科学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有别于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方法。科学教师需要超越理化生分科的综合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还需要拥有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教育理念以及为实现这些理念和目标的教学方法。现在农村小学科学专职教师大多是生物、地理、物理等某一专业的,导致无法胜任科学教学任务。建议建立多管齐下的农村科学教师研修制度。一是脱产高级进修。师范学院和部分综合性大学设置科学教育专业(包括硕士),采用定向培养的方式,分配一定的比例招收农村科学教师进行脱产进修。二是建立全国科学教学观摩活动体系。有针对性地选择优秀公开课进修观摩、研讨,鼓励和支持农村科学教师参与。第三、建立暑假培训机制。规定科学教师每年暑假必须参加培训的天数,教育财政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经济补助。加强农村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科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助及相互学习。同时,要完善科学教育教师的职称评定制度,提高和改善科学教师待遇和地位。
(四)加大对农村学校科学教育的设施投入。建议整合教育部门、电教部门、科协、学校等多方资源,优化能够快速适应一线科学教师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开展的实验器材采购流程,更新采购实验采购目录,更好地为一线教师服务。
(五)在普遍教育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未来人才选拔计划。建立小学科学教育奖励机制,对表现好的学校、教室和学生进行奖励。科技设立“未来工程师”成长计划等,选拔优秀的科技特长生学习进阶的科技课程,以发现今后适宜从事科技事业的好苗子。
(六)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小学科学教育。一是国家要鼓励企业和社会积极参与和支持科学教育的公益项目,加强对科学教育的基础设施投入。特别鼓励一些公益组织和社会团体增加对中西部地区乡村学校科学教育的公益投入。如近些年,万科公司与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合作,以县域为单位,通过图书、科学实验室、课堂教学实验工具等基础设施的投入,通过系列的教师培训、研学、交流、论坛等形式的持续支持小学科学教育,推动教育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国家相关部门如科协、科技场馆、科技出版、发行机构与社会组织联合,共享并整合科技资源,向中西部乡村学校无偿开放,接受乡村教师和乡村小学生做访学交流之用。
建议报送:教育部、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