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落幕 各地代表"满载而归"
作者 : 编辑 : 来源 :中广网 发布时间 :2013年03月18日
中广网北京3月18日消息(记者舒晶晶)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昨天(17日)落下帷幕。来自祖国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们,昨天(17日)下午开始陆续返回各自的家乡。让我们走近这些即将启程的全国人大代表――今年参会,新的履职经历给他们带来哪些收获?他们要把什么带回家乡?
朱虹:这个是送给我们多地学校的,两个小学的。
临行前,27岁的人大代表、大学生村官朱虹,敲开了徐州体育局体育运动学校衡新老师的房门,找她在两会首日封上签名。朱虹说,这是她要给村里的孩子们带回去的礼物。
朱虹:这两个信封是我要送给我们那边学校的,省委书记签了,还有省教育厅厅长沈建,总共是24个,都是教育界的代表。
记者:为什么想找他们签名?
朱虹:除了一些小学校的,大多数都是高等学校的教授啊、博士啊、院士。有了这个签名有一种激励,我觉得这个比什么都有意义,而且比较都珍贵,希望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习近平主席在人大闭幕式上提出,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朱虹说,今年两会上的11名大学生村官代表,正是代表着全国23万在基层一线奉献青春和热情的村官群体:
朱虹:因为我来自基层,更加关注三农和农民增收致富,既然党和人民这么信任我们,我们也会更加 努力 为建设美丽新农村,为完成我们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 力量 。
全国人大代表、乡村电影放映员郭建华,来北京开会之前,就已经想好了要带什么回老家。记者走进郭建华的房间时,她正在打电话给家乡人报喜。
郭建华:我订购了2万场科教片,都订好了,全部都订完了………
郭建华告诉记者,在紧张的会议日程中,她专门找到发行公司订了2万场电影,每个片子都经过她的精挑细选。
郭建华:种植、养殖、林果、农村普法的。现在虽然是国家每年拍出六、七十部科教片,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适合于农民目前急需的科教片还是比较少。我们是不需米、不需面,只需多看科教片。只有中国9亿农民的文化生活搞好了,才是真正的文化工作的大发展大繁荣。
午饭时间,记者在代表团驻地餐厅遇到了全国人大代表、吉林森工董事长柏广新。他正把一双由餐厅提供的一次性筷子仔细包好,装进公文包。
记者:这筷子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么?
柏广新:这是我拿的木质一次性筷子。这个筷子我要带回去,带回去要研究一下。我想研究一种替代木本筷子的一种筷子。木本筷子我们不提倡使用,因为它消耗木材量太大。林木让它活着、生长,别采伐,让它好固碳,放出氧气。即便是采伐,也是促进生长的采伐。
柏广新认为,解决一次性餐具浪费问题,一方面国人要改变消费习惯,另一方面,要开发一次性木质筷子的替代产品。
柏广新:我带着这个木本的筷子回去以后,我明年将带回来一个草本筷子。所以我回去加快加大研究的力度。筷子是 中华 民族的文化。我们要把它研究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筷子,这将是一次筷子革命。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县长韩永东,要带回家乡的不是别的,而是他在全国人大会议上看到的、感受到的祖国的变化。
韩永东:把人代会的精神带回去,传达给全县各族人民。国务院将启动新一轮的改革,这种变化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更重要的是把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有机的衔接,让咱们国家高效率的政府和法治政府能够面向全民,做更好的服务。
韩永东从政府工作报告中读出了很多重要信号,例如"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等等:
韩永东:作为基层代表我想把这些充满新意的信号带回去,结合自己的工作,寻找发展的亮点,寻找发展的契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能在政策的指引下,在这些惠民政策的推动下,家乡能够发生大的变化,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