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少洪向大会提交建议,加强海洋塑料污染多元共治。
“目前,我国海洋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存在治理主体相对单一、系统性治理能力不足、政策落实不够等问题。”苏少洪认为,要强化政府在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机制体制创新中的领导力,推动各部门在贯彻落实中形成合力,同时夯实企业在治理中的执行作用,提升公众共治共享的主人翁意识。
苏少洪建议,地方政府出台激励塑料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支持政策,发展塑料垃圾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形成贯穿生产、流通、消费、回收、末端处置全链条海洋塑料污染源头治理长效机制,同时加强沿海农村、渔港等塑料易泄露入海重点区域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设施建设,加强运维管理。
“企业是海洋塑料污染治理主体,应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及早实现绿色转型。”苏少洪认为,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应积极落实生产者责任制,对可降解塑料的应用场景进行深入分析,设计和生产易回收、可再生利用塑料产品;塑料制品使用企业应制定一次性塑料制品减量替代方案,优先选用环境友好材料的非一次性制品;塑料回收利用企业应加快建设完善的废塑料回收利用体系,创新回收利用技术和模式。
苏少洪还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开展“无塑海洋”学校建设,教育学生提升减塑意识;利用各类信息平台,向广大公众提供治理信息,加强互动,保障公众知情、监督和协商的权利,增进理解,达成共识;引导培育更多专业的海洋保护社会组织,创新公众参与海洋塑料垃圾治理形式,更广泛更可持续提升公众环保意识,逐步实现塑料污染社会共治。同时,地方政府要引导开展“无塑海洋”社区建设,进行减塑设计,为公众创造参与海洋塑料污染治理的机会并给予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