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南日报报道丨记者陈蔚林
“突出品质为上、特色为要,让广大人民共享自由贸易港建设成果”“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
1月24日上午开幕的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代省长冯飞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一句句掷地有声的承诺,如同当天普照椰城的冬日暖阳,提升了政府工作报告的温度,更丰盈了广大干部群众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信心与期待。
“一增一减”,叠厚民生账本——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民生,比前五年提高3.8个百分点;百姓收入增长跑赢经济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5.8%。
“一老一小”,尽显为民情怀——学前教育“两个比例”高于国家要求,中小学教育主要指标超全国平均水平;社会保险覆盖率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1%。
“一点一滴”,回应民生关切——新增各类保障功能住房29.7万套,安居型商品房试点启动;“1小时三级医院服务圈”覆盖全省,完成127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
“十三五”期间,“真金白银”的民生投入,逐一落实的民生实事,既悄然改变百姓生活,也折射出执政者驰而不息抓好民生保障和改善,倾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坚定决心。
尤令参会的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触动的是,报告不仅展示了成绩,也实打实、硬碰硬地直面了问题、直击了痛点。“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物价较高”“求学就医等还有不少困难”……自揭短处,需要莫大的勇气;补齐短板,更需要义不逃责、事不避难的决心,去破解长期困扰群众的“沉疴顽疾”。
百姓为菜价感到烦恼,报告就明确要实施全省平价蔬菜保供行动;群众想要更完善的医疗服务,报告就宣布要开展健康海南18个专项行动;农民关注农业面源污染,报告就要求在半数以上行政村建成并正常运营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脱贫户担心脱贫脱了政策,报告就强调要对脱贫市县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为人父母者关注教育问题,报告不仅要求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学位和师资,还部署了中高职贯通培养、境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机制创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落实等工作……
这一桩桩实事、一项项举措,无不是在回应民生关切,直面民生需求,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目标任务绝非“大而无当”——2021年,要“改造厕所5万户以上”,要“保持常年蔬菜基地规模15万亩”,要“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以上”,要“开工建设安居型商品住房3.5万套”,要“将非刚性、非重点项目预算平均压减5%,以政府过紧日子换来百姓过好日子”……
明晰的数据和时间节点,彰显了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激励着全省上下横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倒逼着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推动民生工作时挂满挡、连轴转,执行惠民政策时不缩水、不打折。
正如省委书记沈晓明所说,“千个政绩、万个政绩,归根到底是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含金量”十足的“民生礼包”不断向百姓发放,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成果终将真正惠及全体海南人民。
原标题:
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感受“民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