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五指山市水满乡党委书记林豪:
黎锦亮相第二届消博会。 记者 李天平 摄
在诸多黎族文化符号中,全国人大代表、五指山市水满乡党委书记林豪偏爱黎锦。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棉纺织染绣技艺之一,黎锦被称为纺织业的“活化石”。早在3000多年前,黎族先民就利用手中一杆一线,将日月星辰藏于翻飞的衣袖,将飞禽走兽编进交错的经纬。
“黎锦是黎族人民的精神财富,黎锦的丝线一端连着百姓幸福的生活,另一端连着灿烂的传统文化。”林豪说,作为一名黎族人,他对黎锦有着特殊情感,他希望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只是“记得住的乡愁”,更要走出深山绽放光彩。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调研,察看了黎族特色农产品和黎锦、藤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强调要“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注重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创新、创意与实践的融合,以黎锦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让传统文化资源焕发生命力、发挥新作用。”林豪说。
在水满乡中心学校,每个孩子都可以选择学习黎锦编织兴趣课。课堂上,黎锦传承人和学生们坐在草席上,足尖撑起踞腰织机,提综杆、打纬刀、分经棍在一根根彩线间来回穿梭,原本无序的线条在机杼声声中,逐渐显示出纹理和花样。
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林豪心里总有说不出的踏实,“这些年,海南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建立黎锦技艺传习馆、黎锦技艺传承村、黎锦原材料种植生产基地,‘黎锦进校园’成为常态化活动,传承千年的黎锦如今愈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近年来,水满乡不断深入推进茶旅融合发展,人气渐旺。林豪发现,走进水满乡的游客不仅会品尝当地的大叶茶,还会试穿黎锦服饰、购买黎锦产品、体验黎锦技艺。各村的织娘们设计出时尚化的手提包等黎锦文创产品,美观又实用,黎锦成了别具特色的海南伴手礼。
去年11月,一场雨林时装秀在水满乡毛纳村上演,黎锦在设计师手里有了新形象,在模特身上穿出了新表达,这也让林豪看到了黎锦发展的更多新可能,他说:“黎锦不应仅仅是摆在博物馆里、挂在墙上的艺术品,应该与现代潮流融合,走进更多人的生活。我们将继续开展黎锦保护传承的创新实践,以更强声势绘制‘海南锦绣’新名片。”